
新中国成立后,中央特别设立了一个摄影科,专门负责为国家领导人拍摄照片,尤其是在他们参加外交活动或其他重要场合时,这些任务都由专业的摄影师承担。这个摄影科的设立,使得公众得以通过照片见证毛主席等领导人的风采,无论是参加重大活动还是生活中的点滴,都被细致记录下来。
随着摄影科的成立,毛主席相关的许多珍贵照片逐渐出现,这些影像大多来源于那个时期。这一切的背后,离不开首任摄影科科长侯波的辛勤付出,她被誉为“毛主席专用摄影师”,为历史留下了大量珍贵影像。
1949年6月,北平刚解放不久,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平。一天,毛主席刚搬进双清别墅准备接待苏联代表时,北平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侯波带着丈夫徐肖冰前来为主席拍照。毛主席处理完公务后,看见全程拍摄的侯波夫妇,心中甚是高兴,主动与两人攀谈,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而温馨。
这是侯波第一次见到毛主席,她显得有些拘谨,但毛主席非常热情,和两人聊起了家常,还拿出水果招待他们。谈话间天色渐晚,侯波作为摄影师,心里想着能否抓住机会与主席合影,却因紧张而迟迟不敢开口。幸运的是,毛主席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心思,主动提出拍一张三人合影。
展开剩余66%在拍照时,原本根据常规是主席站在中央,侯波夫妇站在两侧,但毛主席突然叫停,笑着说:“不能这样站,我们新中国的妇女也能顶半边天,就让侯波同志站中间吧。”主席这句话让侯波感到无比荣幸,她被安排站到了C位,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历史合影。
从此,侯波和毛主席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合作。她不负组织的重托,拍摄了大量经典照片,详细记录了毛主席众多重要时刻,成为不可替代的历史见证者。
侯波学习摄影的经历并不算长。她年轻时积极参加革命,后来和许多爱国青年一道来到延安深造。在那里,她遇见了摄影师徐肖冰,并很快与他结为夫妻。正是在丈夫的影响下,侯波开始学习摄影。夫妻俩常随部队行动,侯波通过不断实践,摄影技术日益精进。
后来,侯波夫妇调回北平,她成为了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。自从在香山与主席首次见面后,侯波打消了所有顾虑,全身心投入这项光荣的工作。
不久,她就留下了自己的传世之作。开国大典上,侯波费尽心思寻找最佳角度给主席拍照。主席走到天安门城楼右侧时,侯波想抓拍一张主席侧身的镜头。由于空间狭窄,她冒险探出身体越过矮墙。关键时刻,周总理及时拉住她的衣角,帮助她稳定身形,随后陈云又为她找到另一个理想拍摄点。在两人的帮助下,侯波顺利完成任务,所拍摄的主席照片成为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影像之一,也是她最满意的作品。
凭借卓越的摄影技术,侯波赢得了组织的高度认可。中央成立摄像科后,她被任命为首任科长。职责更加重大,不仅要拍摄主席在外交活动中的形象,也要记录主席生活中的点滴。
这项工作自然十分辛苦,侯波常常带着沉重的器材守在电话旁,只要接到任务,便立刻出发。拍摄环境有时极为复杂,比如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时,两国领导人会面的场所挤满了来自各国的记者。人群拥挤,身材娇小的侯波只能攀上桌子,手持笨重相机进行拍摄。她这一举动恰巧被赫鲁晓夫看见,成为侯波职业生涯中的经典瞬间。
对侯波来说,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无比幸运的。主席为人随和,经常主动关心她的工作,帮助她完成拍摄任务。在主席身边工作的十二年间,侯波拍摄了400多张主席照片,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。
退休后,侯波将许多珍贵照片公开展出,让更多人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。后来,她和丈夫一同投身教育事业,致力于培养更多摄影人才,为国家的文化传承贡献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